#上財校長稱博士生像乞丐相同在研討,月收入過少主張添加

1月26日在第七屆複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,上海財經大校園長劉元春表明,我國有40萬博士生像乞丐相同在做研討工作,他們每月收入僅3000多元,主張使他們每個月收入到達1萬塊錢,這樣可以把博士生培養成尖端人才。

說實話這個收入是有點低。月薪三千塊,三十而立左右的年歲,這點錢夠幹嘛的?

可是我是不認同劉校長的主張的。我國的博士研討生和國外的不同,國外讀博基本是一項工作,有的和導師簽定工作合同,導師的科研項目經費會分出一部分給學生,收入還可以的。

而國內還界說為學生身份,不隻不給錢,還要交學費的。他們隻要國家財政給予的補助,而不是薪酬。

那麽這10萬誰出呢?仍是國家財政出嗎?明顯不合理的。導師有科研項目經費的,在幫導師幹活的時候,導師是應該拿一部分出來補助學生。但現實是許多博士幫校園、導師幹了許多項目,但最終項目經費都跟他們沒多大聯係,都被校園或許導師收入囊中,乃至還要他們自己掏腰包,免費勞動力,比民工還不如。

還有許多的博士碩士專業,嚴峻脫離實際,沒有商場價值,也就沒有科研項目,也就沒有來源。像這類專業仍是要與時俱進,該取消的取消,或許緊縮編製。